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关于我们
广州市皓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上漖村迎宾路99号卓维商务楼201A
TEL:020-34702588      020-34703386
FAX:020-34702518
技术支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血流感染及病原体检测自动化方案
[ 发布日期:2024-3-26 9:31:01    阅读次数:36 ]
 

什么是血流感染?

 

 

传统的血流感染定义为有全身感染症状,即有证据表明患者有发热(体温>38 ℃)或低温(体温<36 ℃)、寒战、低血压、少尿或高乳酸水平等1种或多种临床症状或体征,血培养呈阳性的全身性感染。但目前已知并非所有导致血流感染的病原体均可通过血培养检出,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得发生血流感染后部分患者的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不典型,且部分高危血流感染患者在留取血培养标本前已经接受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导致血培养假阴性率增加。所以目前血流感染是指患者血液中存在病原微生物,伴或不伴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血流感染的病原体?

 

 

我国血流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分离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仍呈较高流行水平。



血流感染的致病机制?

 


引发血流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多数与器官组织感染、黏膜寄生菌感染、器官移植、输液及输血污染、导管所致感染等相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感染:

1、器官组织感染相关:皮肤、肺、肾等器官组织感染时,一些病原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2、黏膜寄生菌感染相关:口鼻腔、呼吸道、胃肠道、生殖泌尿道黏膜会寄生一些细菌,这些细菌与人体共存,对人体有一定益处,在机体免疫力正常时通常不致病,但当机体遭受化学、放射治疗、严重感染、烧伤等损伤,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寄生的细菌即可大量繁殖,并发生转移,引起血流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1、器官移植相关:指器官移植、人工移植物相关的医源性感染。由于器官移植后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增加移植物存活概率和时间,免疫系统被抑制,就会较难控制感染,可能由于控制不当引起血流感染,患者一般有明确的移植史;


2、输液、输血污染相关:如果静脉给药时药物或装置受到细菌污染,也可能导致细菌入血引发血流感染。一般是由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或操作不当而导致;


3、导管所致感染:比如长期插尿管、气管导管以及引流管等,细菌容易沿导管感染器官,控制不当时可入血导致血流感染。


三、其他原因感染:

慢性疾病相关,如长期的营养不良、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都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出现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

 

 

1.血培养

基于血培养的方法仍是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危重症患者血流感染诊疗所需要的"快速诊断",是目前血培养的检测速度和阳性检出率无法满足的。数据表明,约35%的血流感染或脓毒症难以通过常规的培养手段明确病原体,即为培养阴性的脓毒症,从而使血流感染的漏诊、误诊率增加,导致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2.微测流技术

微测流技术方便快捷,适用于现场检测。我国香港学者开发了多重侧向流动免疫检测(LFA)方法快速检测血培养中产CTX-M革兰阴性细菌的技术。该技术能在血培养瓶中准确地检测到了所有产CTX-M酶细菌。

 

3.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

mNGS是一种无偏倚、不受抗生素使用影响的快速核酸测序方法,直接来自阳性血培养液的鸟枪法mNGS可以更快地鉴定难培养或不可培养微生物。多项研究显示:联合mNGS与血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病原检出率,同时增加混合感染病原的检出;与此同时,研究表明在已明确病原的血流感染中,病原的持续检出可与血流感染严重程度及控制不佳有关。

 


血流感染的治疗?

 

 

1.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应留取血液及其他相关标本送培养,并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抗菌药物可单用,亦可联合用药,但在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败血症时需联合用药。疗程一般需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后7~10天,有迁徙病灶者需更长直至病灶消失。必要时需配合外科引流或扩创等措施。


3.治疗初始阶段需静脉给药,以保证疗效;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或肌注。


参考文献:

【1】KernWV, RiegS. Burden of bacter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a brief update on epidemiology and significa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s[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20, 26(2):151-157. DOI: 10.1016/j.cmi.2019.10.031.

【2】Ljungquist O, Blomstergren A, Merkel A, Sunnerhagen T, Holm K, Torisson G. Incidence, aetiology and temporal trend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southern Sweden from 2006 to 2019: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Euro Surveill. 2023 Mar;28(10):2200519. doi: 10.2807/1560-7917.ES.2023.28.10.2200519.

【3】VallésJ, FerrerR.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the ICU[J].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9, 23(3):557-569. DOI: 10.1016/j.idc.2009.04.005.


[返回]
代理品牌:
Copyright © 2003-2022 gzhopec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85960号-2 版权所有 广州市皓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上漖村迎宾路99号南座201A TEL:020-34702588 FAX:020-34702518

  技术支持:互信网络